分享到:
沙溪镇2022年决算和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
【字体:   


一、2022年财政决算情况

(一)财政收入决算情况

经决算,2022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3380.734万元,比上年增长164.86%。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257.71万元,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10121万元,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收入2.024万元。

(二)财政支出决算情况

经决算,2022年全镇财政总支出43380.734万元,比上年增长164.86%。镇级支出主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如下:

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718万元,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331.55万元,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22471.87万元,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71.22万元,其它支出10000万元,农业水支出4624.83万元,城乡社区支出521.2万元,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440万元,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支出2.02万元

2022年,在镇党委、镇政府正确领导下,在人大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,我镇经济快速发展,综合实力显著增强,财政改革发展发生喜人变化,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。总结一年来的财政工作,我们主要取得了以下的几项成效。

1、抓收入保平衡,努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。年初以来,受经济下行影响,对财政增收困难和刚性支出加剧的不利形势,镇财政协同镇招商部门认真研究财税政策,千方百计增加可用财力,做大财政蛋糕,全面增强财政保障能力。一是积极组织财政收入,强化与执收部门协调配合,通力合作,实现多渠道增收,达到预期收入目标。努力做到应收尽收、应缴尽缴。二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,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,加强政策研究,把握上级补助资金支持方向,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各项补助资金。

2、定制度托底线,优先保障“三保”支出需求。一是按照上级加强民生政策托底保障的决策部署,确保“保工资、保运转、保基本民生”政策落实到位,我们采取盘活财政存量、压减一般性支出等措施,优先保障工资按时发放、机构正常运转和基本民生保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。二是严格预算编制,优先确保“三保”支出。坚持“保工资、保运转、保基本民生”的原则和先后顺序,分清轻重缓急,合理安排财政支出,足额编制年度“三保”支出预算。三是硬化预算执行约束。在加快预算执行的基础上,从严把紧预算关口。严格控制预算追加事项,确保财政收支平衡。

3、保重点促和谐,全力支持民生事业改善。2022年,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,在严控一般性支出基础上,多渠道筹措资金,持续着力改善民生、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支出、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。一是支持改善群众居住条件。支持农村危房改造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、防洪工程、污水管网建设等。二是支持城乡人居环境改善。实施水泥路、排水边沟、绿化等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。三是支持社会事业全面进步。持续巩固脱贫成果,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,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工作站。建立健全预防返贫监测机制,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管理。四是持续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,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认真抓好惠农资金发放工作。

4、加强财政绩效管理,提升财政管理水平。进一步推进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,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,推进财政监督和绩效管理的有机融合。加强预算绩效管理,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,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到所有财政资金,着力提高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监管力度。

5.加强财政党风廉政建设。严格要求财政干部廉洁自律,遵守好党风廉政相关规定,强化学习,提高风险防范和拒腐防变思想意识。同时财政加强内部管控,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。

2022年我们紧紧围绕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,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,但是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。受新冠疫情、财政体制以及国内、外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乏力,甚至呈下降趋势;保工资、保运转、保基本民生等刚性需求与财政可安排财力的矛盾仍然突出;财政管理机制还不尽完善,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,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;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较为艰巨。对这些问题,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。

二、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

(一)收入预算执行情况

2023年上半年完成财政预算收入22063.36万元,年初预算20825.1万元(其中岩底水库67.94万元)。完成年初预算批复数的105.95%。

(二)2023年上半年支出预算执行情况

上半年完成镇财政预算支出18552.4万元。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123.64万元,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.02万元,政府债券支出2800万元。按政府支出分类项目来分:

1、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65.31万元,同比减少76.42%。主要用于行政机关事务、党建工作事务、群众团体事务、统计普查事务、宣传事务、为民服务中心等支出。

2、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8.66万元,同比减少72.72%。主要用于创文项目建设。

3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7.27万元,同比增长11.89%。主要用于社区建设、民政优抚、养老保险、走访慰问等各类民生保障。

4、节能环保支出7.52万元,同比减少82.04%。主要用于污水处理、污水管网建设等事项。

5、城乡社区支出7347万元,同比增长120.12%。主要用于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建设,城乡社区环境卫生支出、土地征地补偿等项目支出,其中2023年重点项目信江防洪综合治理征迁支出3900万元

6、农林水支出2796.07万元,同比增长32.59%。主要用于农田、水利、林业建设项目。

7、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3662.16万元,同比减少84.34%。主要用于产业引导资金2023年华辉铜业和汇治再生资源产业引导资金结算由区工信局直接结算

8、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636.39万元,同比增长636.39万元。主要用于自然灾害补助、重建。

9、其他支出2800万元,同比减少72%。主要用于老街改造建设资金。

10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.02万元,同比增长2.02万元。主要用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支出。

(三)镇人大经费预算保障

2023年预算批复镇人大工作经费30万元,用于保障镇人大日常工作运转、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等工作。上半年人大经费支出3.61万元,其中人大联络站建设3.45万元,人大报刊订阅费用0.0573万元,人大代表活动日经费0.1万元。

三、上半年镇财政主要工作`

1、抓财政收入,确保财力稳定增长。

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,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,镇财政部门紧扣全年目标任务,加强财源建设,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,为镇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一方面深化税收征管,加强与相关部门密切联系,互相交流,信息共享,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,及时入库。另一方面优化为企服务。落实助企纾困政策,,为宏观经济稳定提供强力支撑。同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,盘活存量资产资源,为财政收支平衡提供有力支撑。

2、抓科学管理,优化财政支出结构。

面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剧的困境,财政部门坚持依法理财,统筹兼顾,科学规范安排资金,预算编制力求更精细,预算约束更强化,把资金充分用于兜牢底线和复苏经济上,助力做好“六保”工作。一是控成本,认真落实厉行节约各项政策,继续压减三公经费支出,积极打造节约型政府。二保民生,集中财力惠民生、保重点、促和谐,确保民生领域各项政策有效落实。三是护发展,发挥杠杆调控效应,聚集重点项目,正确处理好保运转与促发展的关系,全力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,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。

3.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一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,更加注重结果导向、强调成本效益、硬化责任约束,逐步实现预算执行效益最优,财政资金效能最佳。二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,从严规范举债行为,坚决遏制债务增量,稳妥化解债务存量。三是深化政府采购领域改革,进一步推广电子卖场使用,不断规范预算单位小额零星采购。四是进一步梳理国有资产,夯实国有资产总量,对尚未移交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划转区国资管理服务中心。

4、抓预算项目绩效管理,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。

明确预算绩效评价的目的。绩效评价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,运用科学、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、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、效率性、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,目的就是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,实现财政资金对产出、产能的高效化。充分掌握绩效管理内容和流程。绩效管理内容有目标管理、运行跟踪监控管理、评价实施管理、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,其流程有事前评价、事中评价(绩效跟踪)、事后评价和结果应用。精准设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。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最终都要突显在“效”字上来,指标体系的设计是站位要高,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、职能职责有效设计,要既讲节约,又讲效果。指标的量化、细化要与项目内容相匹配且简明扼要、要做到尽可能的精炼、明晰,富有可操作性强。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绩效管理工作。一应处理好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,统一思想,提高认识,强化绩效管理观念,形成共识;二是各司其职,密切协作,按照“谁支出、谁填报、谁负责”的原则编制财政预算绩效评价自评表和评价报告;三要加快建立制度体系、绩效管理指标体系,逐步实现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机融合;四是选择重点领域、重点部门、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,不断拓展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,推动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不断深入。

四、下半年镇财政工作重点

1、狠抓财政收入,确保完成年度任务。密切关注财政收入完成情况,分析和把握好收入态势,进一步涵养税源夯实财税增长基础,确保应征尽征,全力完成2023年公共预算收入目标。

2、严格预算支出,扎实做好“三保”工作。坚持依法理财,统筹兼顾、科学规范安排资金,重点保障民生支出需求和重大项目建设,合理保障部门履职经费,严控一般性支出追加调整,切实兜牢“保工资、保民生、保运转”底线。

3、深化改革,推进财政管理精细化。继续深化预算管理、预算绩效管理、政府采购、资产整合、债务管理等重点改革。全面推动财政工作在观念、制度、技术等方面创新拓展,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,进一步提高财政运行的活力和效率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